會員專區
即時點數帳戶
會員專區
最新消息資料插圖
  • 更新時間:2011-08-02 10:59:25
  • 產業範疇:燈具照明
  • 評比指數:熱門度(53) 推薦數(0) 點閱率(5253) 回應量(0)
  • 資料來源:企業IT商情網
  • 相關地點: 全省
  • 新聞摘要:台北科技大學教授李達生指出,其實運用數位電表(AMR)監控電力,運用感測網路監控環境,都是目前已經相當成熟的技術

回顧智慧電力系統的技術發展,台北科技大學教授李達生指出,其實運用數位電表(AMR)監控電力,運用感測網路(Sensor network)監控環境,都是目前已經相當成熟的技術,要實現節能、舒適、安全監控種種先進應用,也已經不成問題。
但李達生指出,目前的智慧電力產業,似乎仍要仰賴台電公營單位編列預算,感測器網路的應用,也是以政府補助之示範計畫為主,如果一直缺乏更多的終端應用,商業上將難以普及,市場也就難以擴大。

賺得到錢才重要

李達生認為,技術要發展成產品,前提是應用層面可不可以賺到錢,才會吸引更多的用戶投入。以數位電表為例,雖然利用數位量測電力資訊,可排除人工抄表的交通與人事等讀取電表成本,大幅簡化用電計費架構,而且整合居家、商家與工廠的數位電表,還能形成數位電網,平抑尖離峰負載,提升能源使用效益,又可藉此保障使用安全。

但因目前台灣的電費太便宜了,就算有浪費,用戶的感受也不會很明顯,也因而影響採購新設備的意願。李達生認為,智慧電網在台灣的發展,就是受限於一般家庭尖離峰用電價格幾乎無差異,對於電力資訊的了解需求不高,即使是大電力用戶的尖離峰用電差,也僅約2.22:1,數位電表發揮節約電費的功能不彰,自然導致應用受挫。李達生認為,尖離峰電價差至少要4:1以上,採購數位電表才會有利可圖。

李達生表示,其實電費控管及能源控制,就是很重要的應用,不但可隨時監控家中電器設備的能源消耗量,甚至可以安裝警報器,可以警告管理人員,用電量即將超約,避免超約罰款,進而減低能源開支,還可瀏覽歷史能源資料,預測能源消耗成本,設定能源預算且追蹤進展。

如將多處國中小的數位電表,以Google連結後,就可以構成一個電網雛形,產生更多的效益,就可以看出學校人數及使用行為與電力的使用狀況;也可在便利超商或賣場安裝數位電表,並安裝環境監測裝置如溫度、濕度、照度、風速等,甚至可以考慮消費者的衣著量及活動量,結合能源消耗與環境解析,就可以有更多的應用,如在維持環境舒適的情況下,降低能源的使用量,卻不會讓消費者感到不適,等於提高消費者對賣場的好感。

建築物能源管理系統的價值

李達生指出,只要連結環境感測器與電量監控(智慧電表),就可以形成建築物能源管理系統(BEMS),兼顧能源效耗與環境舒適等多重目標。事實上,目前台灣已有BEMS分級制度,分為4級,可針對不同大小的建物,進而達到建築自動化的目標。

但儘管BEMS已可充分利用數位化的管理,進行有效率的運轉管理,節能成效可達5~10%,回收年限可縮短到1至2年內。但李達生指出,相對台灣低廉的電價,投資效益只要超過1年,廠商的意願就會降低,就算智慧綠建築已成為台灣重點研究方向,大規模的BEMS應用仍是可望而不可及。

此外,BEMS面臨的另一個困境,在於標準化問題,如相關建築物自動控制(BACnet)規劃的整合,就是一個龐雜的工作。李達生表示,不管是智慧電網或是BEMS,均為成熟的技術,實際應用也有其價值,因此如何找到正確的商業模式,實為當務之急。

建立正確的商業模式
李達生認為,商業模式可以將消費行為分成3種:基礎建設、價值及消費者。基礎架構就是電力公司、產品製造商,會因為財務結構而帶來助力或阻力;價值方面,要看是否為生活所必需,如電力,政府就會大力參與,如果是非必需,就應由民間力量來努力;消費則是是否會對價值或是銷售行為而「著迷」,三者之間會形成拉鋸的關係,消費端的意願愈高,利潤就會愈高;反之,若是由基礎建設來推動,成本就會提高。

以iPhone為例,由於從消費端到價值最後到建構基礎建設的蘋果,一路都是呈現推力的現象,成本自然變低,利潤變高,反觀電力業務,就是反其道而行,所以才會導致成本高漲,利潤下滑。

因此,李達生認為,智慧電網的應用,如果只是訴求可以節能,由於目前的電價太便宜,用戶不會覺得有價值,智慧電網的投資成本就很難拉下來。但就當前的政治情勢,政府不太可能會提高電價,李達生表示,提高用電的附加價值,已是當務之急,只要能掌握用電的使用行為,如從學校用電量大小,判斷教學方式,或是從監控家中電器使用,阻止不必要的災難產生,就能以電力資訊創造額外的附加價值。

此外,智慧電力系統若能結合雲端技術,就可以變成雲端節能平台,讓用戶掌握換裝不同的家電,可以節省多少電費。李達生指出,如果這些電力使用資訊能夠上網,等於是一個活廣告,就可以用來產生行銷效益。

碳稅趨勢促進智慧電網應用
另一個必須注意的趨勢,就是自由貿易的興起,讓歐美先進國家,在面對未來零關稅的競爭情形下,為了保護台灣產品抵禦來自新興國家的進口競爭壓力,可能便會將碳稅等轉嫁於貨品上,成為國際貿易阻擋進口的措施。

李達生表示,製造業此時就會需要電子化碳排放管理平台,了解產品製造過程中的碳排放量,並了解是否合理,進而成為碳排放盤查平台,正是智慧電力非常好的終端應用,在台灣目前仍是出口導向國的情況下,需求會特別大。

李達生強調,唯有由賺得到錢的終端應用,實現未來智慧電系統的普及,才能進一步實現生活節能、舒適與便利,創造人類永續發展與地球環境保護之雙贏。